近日,金沙威尼斯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何伟伟博士在杂化纳米结构光生活性物种形成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 (J. Am. Chem. Soc., 2014, 136, 750–757,影响因子:10.677)。
如何改善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并阐明其反应机理,一直是光化学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光生载流子和活性氧物种的形成被认为光催化反应的内因,但对它们的准确测定和定量分析仍面临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难题,何伟伟博士与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Jun-Jie Yin博士合作,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ESR)结合自旋陷阱和自旋标记技术,检测到ZnO/Au杂化纳米结构在光辐射下产生的电子/空穴以及•OH、O2-•和1O2等活性氧物种显著增强,并准确诠释了该杂化纳米结构光反应活性和抗菌活性增强作用机理。该研究结果对于设计高效能光催化剂,开发其在水污染治理、化妆品、抗菌产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继2012年《美国化学会会志》发表金沙威尼斯郑直教授在有机/无机杂化薄膜电池方面的重要进展后(J. Am. Chem. Soc., 2012, 134, 17392–17395),该杂志再次报道金沙威尼斯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研究成果。目前我省只有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4所高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此杂志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