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刊《中国博物馆通讯》2018年第2期刊发“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五周年成绩概览”,全文转载如下: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开馆五周年成绩概览
斗转星移,黄河东去,中华民族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渐行渐远地离开我们。在这农耕嬗变的历史节点上,如何留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促进社会进步是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时代课题。
河南省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以敏锐的眼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于2010年着手创建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2012年12月30日正式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3亩,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17个展厅和两道室外图片长廊,不重复展品3000多件(套)。分别从22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展现出一幅中原农耕文化的全景图。该馆特色定位概括为五个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以河南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动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二是“近”,就是重在记载和展示近代以来农耕文化面貌,着力把握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真实记录和展现刚刚消失和正在变化的事物和境况;三是“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技”“境”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突出高校博物馆应有的育人功能、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农耕社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耕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勾画出传统农耕时代民间底层社会的全景图;五是“真”,展品务求真品真实,所有展品均由民间收集而来,宁缺勿仿,宁旧勿新,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融宣教育人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学术研究功能于一体”是该馆的突出特色。
该馆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省内外参观团队络绎不绝,赞誉良多,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每年开放300天以上,全年累计观众10多万人次。参观者中除了大多数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外,还有众多来自省内外有建馆意向的政府单位、有关企业或有志之士,以及来自国内外关注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
为了充分发挥农博馆的宣教育人功效,除固定展览外,该馆每年在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期间,还积极策划举行多种专题教育活动。例如,2013年以来,该馆连续5年举行以“农耕回望·文脉传承”为主题的摄影图片系列展览,陆续展出原创照片近千幅,深入到大中小学校和社会公共场所巡回展览,反响十分强烈;该馆还在深入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60多种传统儿童游戏,举行了传统儿童游戏夏令营;先后举行的义写义送春联、“莫忘乡愁”清明诗会、特教学校残疾学生走进农博馆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均广受欢迎。
学术研究是高校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自2010年以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一直坚持学术研究与博物馆建设同行并进。他们先后成立了中原农村发展中心和中原农耕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古今兼备、一体双翼的涉农研究格局。于2014年启动了含有8项子工程的“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特聘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大、郑州大学、故宫博物院等有关著名专家担任农博馆和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几年来,研究团队在省文化厅和省非遗中心的大力支持和工作指导下,持续深入全省各个市县偏远农村开展调查研究,直接接触农家生产生活、非遗传承人、有关项目和活动等,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第一手材料,与学校图书馆联手建设以“传统文化·农耕文明”为主题的典籍资料库。目前,已收集到了全省各个市县的地方史志,以及大批关于民俗、非遗、古村名镇等有关资料。策划编著的大型史料丛书,已列为河南省“十三五”重点出版计划。2017年7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名誉馆长汪庆华教授的文章《留住农耕文化的根脉》,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政协网、光明网等众多著名网站均予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由于建馆较早,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作用。开馆五年来,不仅省内大部分市县均有专程来访团队,而且国内许多省市先后有80多支团队专程赴该馆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建馆经验。该馆专家亲临现场直接指导建设的西安高陵“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湖北保康县“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已经落成开馆。为了发挥此类场馆的合力效应,该馆已同有关场馆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期将不断扩大联系范围,互帮互学,相互借鉴,加强交流,携手共进,共同致力于农耕文化记忆传承这一历史使命。
该馆的建设成就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先后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河南省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展示馆、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品牌、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特色品牌等荣誉和奖励。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自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祖国的博物馆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大好局面。博物馆是一项永恒的事业,对于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而言,五年时间,仅仅是短暂一瞬、沧海一粟,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该馆团队表示,要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不断努力,继续前进,突出优势,打造品牌,不断把它锻造成为一颗熠熠闪光的珍珠,永远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珍藏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