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腾讯网】保护农耕文化 珍藏时光记忆——记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作者:来源:腾讯网 编辑:孙敬良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8-10-25

大河奔去,逝者如斯。当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穿梭于其中的都市人似乎早已忘记曾经男耕女织、鸡犬相闻的农耕时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甚至被历史的洪流湮没,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却用一个博物馆、3000余件展品细腻地描摹出这个时代氤氲的背影,守望着传统农耕时代的记忆。青砖、红瓦、白柱,这座古朴的二层小楼原本是复制许昌师专20世纪50年代建在老校区的教学楼,如今,这座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学校历史的记忆符号,它还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滚滚洪流。17个展厅里,摆满了耧、犁、锄、耙、食盒、蓑衣、草鞋等藏品,默默地向游客讲述着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汪庆华所带领的团队,无疑就是这段历史、这些器物的守望者。


  这位如今已经年满66岁的老人,瘦削却精神矍铄,有着不逊于年轻人的精气神儿。“我们这一代人,追根溯源其实也就是老农民,要始终记住自己从哪里来。2010年3月,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一致作出决议,要为过去老农民创建一个博物馆,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汪庆华一谈起创建过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显得格外兴奋。经过3年时间这座博物馆一砖一瓦筹建起来,现在正式开馆已经6年。农博馆先后被评定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展示馆、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在致贺信上写到:“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珍藏历史记忆,弘扬中华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

楼都建好了,却没啥东西可以展览当汪庆华踩着嘎吱作响的梯子爬进农家小扶棚,在昏暗的空间中,他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他起初没有想到收集展品这个过程会这样的艰难。自从想做农耕博物馆并得到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的支持后,自2011年起,农博馆工作团队就开始了相关考察。全国上下走下来,发现虽然已有一些关于农业、民俗的博物馆,但是,以系统而深入地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变迁为表现重点的农耕文化专题博物馆尚属一个盲点。 “我们想要建的主题博物馆重在表现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要把过去家中破破烂烂,没有人觉得值钱的东西放到博物馆里来。我觉得只要是能够代表某个时代的记忆符号,随着时间延续,都将成为文物。”建馆的第一要务当然是收集展品,建馆决议形成后,发动学生收集展品的工作随即展开。


“学校当时一共有两万多名学生,百分之七八十家里都是农村出来的学生。我一直以为只需要发动学生的力量,就能收集起来。”令汪庆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博物馆的楼都快盖起来了,却没能收集多少东西,他愁得整夜睡不着觉,一次次的全校动员,却还是收获寥寥。于是他到学生中间去询问,这一问,才意识到曾经的家中老物件早就已经随着农村巨大的变迁消失不见,有的家庭中即便是有,学生也认不出来了。虽说遇到阻塞,不过这更让建馆团队意识到创建这个博物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发动学生的路子走不通,建馆的核心成员决定去找农家院、民间收藏家那里试一试,结果对方狮子大开口,合作还是没有谈成。他们也曾尝试着寻求政府的帮助,希望能够通过行政力量加快收集展品的速度。他们曾经联系一个乡镇,结果每个村都似乎是“有约而同”,捐献出来的都是一两副牛套。“可能行政命令下去之后,村干部们也并不能理解我们要的到底是啥。所以,这条路看来也走不通。”汪庆华想。

不亲自下乡入户,就找不到“宝贝”几条路子走下来,收效甚微。汪庆华和徐中森、孟聚、崔凤巧等几位建馆核心成员愁绪难展,“我们开始搜集的时间还是晚了,很多东西已经都淡出了我们的生活圈。”当时的徐中森很是着急。大家讨论一番后,最终决定还是要亲自下乡去“淘宝”。

汪庆华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到农户家去询问,村民给他指了指家里的扶棚“都在上面呢”。他爬上去之后,从黑黢黢的房间中找到了落尘许久的“宝贝”。“我记得当时找到的有蒸馒头的篦子、编的旧草框、犁头、锄头还有一把油布伞。”这次尝试给他们带来了一个重要启发:那就是要想收到想要的老物件,必须亲自下水摸鱼!不亲自下乡入户,就找不到“宝贝”。

从这以后建馆团队一起,凑着时间,一到周六、周日、节假日就下乡。根据老师、学生提供的线索去找……在这个过程中,收购的流程也逐渐规范,付给捐献展品的农户以合理报酬和收藏证书。一年又一年,他们的足迹遍布全省偏远山区,收获最多的是西峡、内乡、淅川、卢氏、陕县、林县、新县、商城等河南的偏远地区。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2年农博馆开馆前夕,他们一共收集到1800余件(套)展品,赶在建校70周年庆典前夕顺利开馆了。


孩子们看新鲜,老人们找情怀,学者们搞学问2013年,刚开馆半年的农博馆就成功评上了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给学校和团队成员非常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传承中原农耕文化的决心。开馆后的几年来,农博馆仍在持续收集展品,现在已有不重复藏品3000余件(套),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藏品品种较全、能够系统而深入地反映传统农耕时代境况和风貌的专题博物馆。几年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教育厅、省文物局、省非遗中心等有关部门及有关领导,给予农博馆以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一个个奖项也随之接踵而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充分利用这个阵地,有关的学术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展开。先后成立了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额中原能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一体双翼的涉农研究格局。今年6月,河南省委宣传部批准该校设立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忆农耕赏珍藏穿时空隧道  听民俗看非遗感受乡土情”正如这副对联所描述的,如今,农博馆坚持做到全年开放在300天以上,努力发挥自己宣教育人的作用。在开馆前几年,农博馆每年参观人数在5万人次左右,2016年之后,观众数量大幅度提升,全年甚至已经超过十万人次。

“古朴的物件勾起了很多古朴的回忆,有中原大地远古先人的智慧结晶,也有近代国民丰富的文化生活,当然还有小时候做农活儿时的珍贵回忆。中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参观者张康凯在留言本上这样写道,在农博馆,类似参观者的留言现在已经有厚厚的几十本。

“许昌市张潘村的一位老农,已经来了有三四次了,他经常一待就是一上午。”汪庆华说,“他在这儿看啥呢?这些东西他都见过,他看的就是一种情怀。”这个博物馆的受众非常广泛,老年人在这里能够追寻到过往时光的情思与记忆,青少年在这里可以感知祖辈的生活状态,领悟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学者在这里探究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价值。近年来,伴随着党和国家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省内外创建农耕文化主题场馆渐成热点,专程到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平时参观的大量散客未作登记,仅有记载的重要团队,迄今已达1700多支。其中,青少年学生占较大的比例,“这些学生来看的,不仅是新鲜,更是一种教育。”

我们就是想把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留下来!良好的口碑使得农博馆名声大噪,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开馆以来,陕西、湖北、河北、安徽、新疆、内蒙、山东、山西、甘肃、广东等先后有80多支队伍专程前来参观考察,农博馆直接指导建设的西安高陵“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和湖北保康县“尧治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湖北黄梅县九坤太白小镇“鄂东农耕文化博物馆”已先后落成开馆。河南省内也有多地创建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场馆。“近年来,省内外农耕文化主题场馆不断涌现,方兴未艾。不少地方在发展休闲农业、打造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项目中注到合理利用农耕文化。这是十分可喜的。”汪庆华对于保护利用农耕文化好势头非常赞赏。

汪庆华最后谈到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感到非常高兴的是,文件中有一段关于农耕文化的表述:“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在说明我们做到这件事是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他说:“中原地区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我们为较早关注这一主题并率先创建了这个专题博物馆而感到欣慰,在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在全国带了个好头儿。”在某种意义上,许昌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对于全国关注和建设农耕文化主题场馆,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汪书记他现在的工作状态比没有退休的时候都要忙,现在连周六周日的时间都没有。看到他这么忙,有的时候我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农博馆馆长刘军伟和馆员高明都有这样的担忧。关于未来,农博馆的成员们有着非常长远的规划。在2014年,农博馆制定了中原农耕文化记忆传承工程,包含实体展馆建设、数字展馆建设、系列丛书编著、典籍资料建设、古今双向研究、现代传媒展现、农博主题推广、农耕场馆联动共8个子工程,希望能够通过这项工程珍藏中原农耕记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启迪教育子孙后代,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我们想要尽快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博物馆还需要扩建,可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凭学校的财政支持,这要做到啥时候啊!”这是团队成员现在最忧虑的事情。汪庆华希望有关部门能更好的关注与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资助,帮助农博馆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进程。


2017年汪庆华教授撰写的《留住农耕文化的根脉》发表于《光明日报》,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正如他在文章中所写的: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一代人,有责任为留住根脉、记住乡愁、传承文化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而他们正在为此而奋斗!

新闻链接:https://xw.qq.com/henan/20181025007724/HNC201810250077240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