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河南日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翟广辉 王晓霞来源:《河南日报》2014年11月26日第7版 编辑:王晓霞 访问次数:发布时间:2014-11-27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信息工程学院发展探索实践纪实

 

.

ORACLE甲骨文教育实践中心揭牌仪式

 

  大二学生制作3D打印机   

  苹果iOS系统开发订单班   

   长期以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信息工程学院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工学交替”的办学理念,实施“校企联姻工程”,拓展校企合作渠道,构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三大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一、背靠行业拓宽专业建设平台,专业对接行业发展需求

   坚持围绕行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不断强化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行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作为河南省的重点产业之一,信息产业及信息产品制造业发展非常迅速。信息工程学院紧扣许昌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脉搏,跟踪行业需求推进专业改造提升,促进专业交叉融合,专业群初步构建。在计算科学与技术这一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围绕信息产业拓展专业,相继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学校还依托信息工程学院,创办了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管理、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与IT行业结合紧密及工程性、应用性强的特点,逐步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群。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了校企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与企业共同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校企共订培养方案、共享设备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控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的紧密对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将企业的要求和标准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构建“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对口企业接轨。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帮助教师了解行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实现了院企间的人才双向流动。信息工程学院先后聘请了23名行业工程师走上讲台,担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每到假期,信息工程学院把教师分期派送到企业参加项目实训,还先后选派了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服务,直接参与企业的项目培训和研发。通过这些途径,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逐渐打造了一支有理论、懂技术、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4年,学校开展的首批“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信息工程学院有14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与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世界500强企业惠普集团依托洛阳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在信息工程学院投入1000万元软硬件设备,共建软件人才实训基地,每年培训200IT专业人员,打造软件人才和产业基地的人力资源中心。信息工程学院还先后与全球大型数据库软件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博、四川华迪、中软国际等签署共建协议,合作共建了2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其中ORACLE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余万元软硬件设备打造“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甲骨文教育实践中心”,为学生的课程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每年都有大批学生进入基地进行实训。

二、对接企业构筑合作育人平台,学生契合就业岗位要求

   信息工程学院根据IT企业对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会同企业技术专家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能用、顶用、好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逐步构建了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容的“融入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在课程体系上,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以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整合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系统,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学内容上,及时引入企业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保证了教学内容对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等要素融入。先后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核心课程9门、工学结合教材8部,获得厅级信息技术类教学成果奖8项。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落实“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的要求,实现“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室与实训室结合、学生与员工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的标准。

   实训过程中,信息工程学院与企业共同设立“3+1”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大学学业,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定岗实训。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就开始介入实训课程,实行学分置换,让学生在第二课堂跟进实训。一个实训周期后,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刚刚进入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就直接入职公司,让学生作为准员工培养,最终实现学习与就业对接。

   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有专业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把企业引入校园,在院内建立“IT创新创业孵化器”等实践锻炼平台,首批组建8个学生创新团队进入孵化器,让学生“真刀真枪”在真实课题中得到锻炼。根据专业特色,成立了专业社团和学习阵地,举办动态网站设计大赛、动漫设计大赛、编程强化训练营等专业特色的学习竞赛活动,为学生科研创新搭建平台。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的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等活动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IT创新创业孵化器”中,物联网技术开发团队成员大二学生宋航航、曾仁杰、常元检三位同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关注业界前沿技术动态,成功开发3D打印机。

   由于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适应性强、上手快,专业知识牢固,贴近企业岗位需求,企业留得住、愿意留,深受欢迎。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与惠普公司、甲骨文公司、欧特克国际认证中心、紫光通和技术有限公司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他们“订单式”培养人才。20143月,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尚德致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了首期“iOS(苹果)系统开发工程师实验班”,首期32名优秀学员(在读大四学生)全部就业,最高薪资8000元,平均月薪达到5483元。

三、瞄准产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成果助推地方产业发展

   瞄准区域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强化应用型科研,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引培结合,组建科技创新团队,强化科研成果应用,取得了重要成绩。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先后引进和培养博士5人,从许继集团引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逐渐汇聚出了一支科技创新团队。目前,信息工程学院共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7人。三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攻关项目3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著作22部,发表学术论文316篇。

   整合校内外资源,凝炼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安全、数字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等研究方向,先后成立了数字信号处理应用技术研究所、多媒体信息技术研究所、河南省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了许昌市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要从事电力通信工程和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工作,2012年获批该校首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与河南森茂机械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组建“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研发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打造校企科技合作、应用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目前该协同创新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不断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王奎甫教授与许继集团合作研发的数字化电力线载波机等产品,实现产值1.2亿元;平源博士与许昌市公安局开发的“微博舆情分析系统”,大大提升了网络舆情监控水平;孟耀伟博士参与的“马钢集团南山矿业高村铁矿地测采系统”,实现了露天铁矿地质建模、采矿设计、测量验收和爆破设计等业务的集成,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当年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1000万元以上。

   通过校地校企合作,先后获批建立了许昌市网络工程技术中心、许昌市数字信号处理与电力通信重点实验室,服务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许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五型许昌”的建设目标,市政府“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技术筹备办公室就设在信息工程学院。与河南中视影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世纪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河南森尼瑞电气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许昌电视台、许昌移动公司、许昌联通公司、许昌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技术服务意向,相关合作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志立博士表示,在今后的转型发展历程中,信息工程学院将紧紧抓住学校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推进院企合作,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走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前列!(翟广辉王晓霞)

   河南日报报道链接: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4-11/26/content_1184026.htm?div=2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地址:中国·河南·许昌市八一路88号 邮编:461000 电话:0374-2968866 招生致电:0374-2968818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信息化管理中心 制作 意见与建议请发邮件到 wlzx@xcu.edu.cn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ICP备08001014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1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