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金沙威尼斯筑牢教学中心地位,聚焦内涵,深化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峥嵘初显。学校相继启动了“应用型课程建设计划”“课堂教学改革计划”等,立项建设了一批应用型课程,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在教学中得以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认同。不少教师已经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更多的活力。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开设《许院听课录》专题,通过深入走访深受学生喜爱、充满创新力的课堂,从微观层面挖掘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以供借鉴。
让思政课“活”起来
——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让思政课活起来,做到与学生心连心,才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年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不断深化思想政治课改革创新,推动思想政治课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从课堂教学走向校园和社会,建立起“课堂互动+校内协同+社会联通”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激发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活力。
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主渠道
遵规矩有高度、善思考有深度、讲方法有温度,近年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努力使有意义的课堂变得有意思,让学生爱听、爱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慕旗娟的“三微课堂”受到了很多的学生的喜爱。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课程被分为不同的专题,学生自主组建团队,并通过微课、微剧、微辩论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观点与对该专题的认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而慕旗娟老师的课堂“转型”,只是该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个例”。如今,教师纷纷投身改革创新,努力推进知识体系向学生认知体系、价值引领的转化。在教学形式上,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得以广泛推广,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新的教学方式得到普遍认同,思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思政课的“活”还体现在实践课堂上。2019年6月,中央电视台以《一群小燕子,改变一村人》为题,报道了金沙威尼斯文学与传媒院王焱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镭带领学生发现、保护崖沙燕,并帮助许昌市建安区刘王寨村恢复环境生态的事迹。师生们经常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以专题调研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刘镭和学生们正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意外”发现了因生态受损“无家可归”的崖沙燕,并因势利导,把思政课搬到了田间地头,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学校还设计了许多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课堂”。“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是同学们参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诵读比赛后的感受。学校每年举办马克思主义主义经典著作朗诵读比赛等活动,同学们从中体悟到经典著作的魅力,并掀起了读原著、读经典的热潮。
在不断“磨炼”思政课堂的同时,学校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发挥“课堂思政”作用,形成协同效应。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韩冰雪老师的《中国地理》课,就打破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与环节,使课程目标与育人目标“无缝”连接。授课教师提出了“合作维度、小组维度、职场维度、职业精神培养和家国情怀”五个维度的育人计划,以小组讨论、竞赛、项目式教学等加强对学生的辩证思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向学生们传达人地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素材和案例选取上,通过讲解教材以外的“中国名片”高铁、“一带一路”倡议、“南水北调”工程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极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大国”自豪感。
学校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了立项,《环境影响评价》《中国地理》《民法学》《中国文化通论》等50门课程成为学校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项目。
思政课程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突出系统性,课程思政将育人目标润物无声融入日常教学,突出独特性,二者结合带来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叠加效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携手并进,擦亮了所有课程的“育人底色”。
积极挖潜校内思政资源
校园是思政课最直接的延伸,打破教室的限制,充分挖掘校园内的思政资源,使每个成员都主动担负起育人责任,使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处处,这为思政课的有效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学校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党政干部、机关管理、工勤服务等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推动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党建团学、文化建设、文明创建、管理服务等工作的融合,多渠道、系统化、立体化实施育人工作。
“充分发挥好高校领导干部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深入一线联系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形成育人合力的关键所在。”党委书记闫纪建说。作为党委书记,闫纪建也走上思政讲台,面向学生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第一次与校长面对面,是在校长午餐会上,他叮嘱我们要多看原著,推荐了《资本论》等经典作品,并和我们约定下一次见面时分享学习心得与感悟。”大二学生李紫琪说。院长岳修峰经常通过午餐会、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走近学生,与同学们“面对面”谈心。
“面对面·心连心”校领导联系青年制度是学校实施“莲芯有我”成才计划、创新思政课模式的一次全新尝试,学校领导每学期要为学生讲一堂思政课、举行一次接待日、联系一个集体、参加一次活动、召开一次座谈会、共进一次午餐,成了名符其实的“不一样”的思政课。
在校领导带头下,全员参与的思政格局愈见清晰。不仅如此,如今的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处处散发着“思政味道”,处处皆是思政课堂。学校积极挖掘校园思政教育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大力推进校园文化育人、社团活动育人和志愿服务育人,在全程、全方位育人上做足了“文章”。
学校根据学生在校期间不同阶段特点,精心设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基础文明教育等等,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寓教于乐,正面引导。如学生社团文化暨科技活动节、樱花文化艺术节、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企业家大讲堂、就业论坛、思想列车等一批融创新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品牌,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发挥兴趣特长的舞台,拓展了提高综合素质的空间。
学校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编外雷锋营是许昌市最大的志愿服务群体,201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12500余次,参与学生19万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56万余小时。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百万青年助残行动先进集体”“河南省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集体”“河南省扶贫助残先进集体”“河南省红十字会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学校实施“学园制”改革,构建起了“学校—学生公寓园区(学园)—楼栋—楼层—寝室”5个层级的公寓学生工作框架,将思政课“延伸”至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末端”,努力把学生生活园区建成集“思想教育、行为指导、生活服务、文化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育人阵地。
互联网时代,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构建了以党建为主题的“先锋网”、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立徳网”、以学生工作为主题的“励志网”、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荷花网”、以精神文明创建为主题的“文明网”等“五网五平台”,引领学生在互联网上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品牌。
学校还激励各二级学院党总支结合实际,打造“一院一品”。旅游学院的“火炬工程”、外国语学院的“薪火工程”、电气工程学院的“书记沙龙”、音乐舞蹈学院的“红色经典”剧场等各具特色的育人工作品牌,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范本。
迈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
真正使思政课入脑入心有实效,还应打通学校与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让青年学生融入社会大课堂,在这“特殊”的课堂上,受教育、求真知、长才干、做贡献。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师生在红色基地、乡村社区、行业企业等校外广阔的大课堂上收获了启迪与力量。
学校在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等地建立了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在红色基地亲身体悟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学生来到大别山区,走进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重温革命岁月,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坚定的革命信仰。同学们说,“以前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更多的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而亲身体悟深深触动了我们,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近年来,精准扶贫作为一个社会“实题”摆在了青年学生面前,师生们走进乡村,找到了直接服务乡村振兴的“最佳”结合点。在内乡县灌涨镇、马山口镇,该校旅游、城乡规划、电子商务等专业师生经过调研,提出依托宛西殉难烈士纪念亭、原南阳地委、行署旧址等,挖掘重塑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干部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等项目,并进行特色规划设计,大力帮助其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学生们多次奔赴结对帮扶点,开展义务支教、乡村调研、土壤分析测量、提升村容村貌等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也成为打通学校与社会思政资源的有利平台。2020年暑假,围绕“八方援”脱贫攻坚行动、“强体魄”健康防疫行动、“绿风尚”生态环保行动、“梦之声”思想引领行动、“创出彩”创新创业行动、“暖莲城”志愿服务行动、“行未来”顶岗见习行动、“忆同窗”校友寻访行动等八个活动版块,学校组建了486支实践团队,学生8000余人前往全国多个省份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的春风化雨,滋润了一批批青年学生的心灵。
事实证明,思政课不应被限制在课堂中,更应该在校园里、网络上、社会中挖掘资源。高校只有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贯通课堂、校园、社会思政资源,不断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感染力上下功夫,才能切实肩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